自由式滑雪世界杯中国站落幕 谷爱凌再夺金牌创历史
【本报讯】12月15日,2023-2024赛季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中国站在河北崇礼云顶滑雪公园圆满落幕,在备受瞩目的女子U型场地决赛中,中国名将谷爱凌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夺得冠军,这是她本赛季的第二枚世界杯金牌,同时也创造了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最佳战绩,来自加拿大的蕾切尔·卡克和美国的汉娜·福尔哈伯分获银牌和铜牌。
谷爱凌强势回归 展现绝对统治力
作为冬奥会冠军,谷爱凌在本赛季复出后状态神勇,决赛中,她首轮便以94.25分的高分确立领先优势,随后两轮动作难度持续升级,最终以第二轮95.50分的全场最高分锁定胜局,她的动作组合包括正滑900度、反滑720度以及独创的“爱凌转体”,技术难度和完成度均远超其他选手。
“能够在家乡观众面前夺冠非常特别。”谷爱凌在赛后采访中表示,“今天的风有点大,但我调整了起跳时机,感谢团队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她继上周加拿大卡尔加里站后,连续第二站登上最高领奖台。
男子组竞争激烈 加拿大新星夺冠
男子U型场地决赛同样精彩纷呈,加拿大19岁小将费尔南多·阿隆索以93.00分爆冷夺冠,终结了美国选手戴维·怀斯的三连冠梦想,怀斯以0.75分之差屈居亚军,瑞士的安德里·拉格特利获得季军。
阿隆索在决胜轮成功完成反脚1440度接正脚1260度的高难度串联,成为全场唯一突破90分的选手。“我盯着这个冠军两年了,”这位蒙特利尔小将激动地说,“今天终于把训练中的动作都发挥出来了。”
中国队整体表现亮眼 多人闯入决赛
除谷爱凌外,中国队在本次赛事中多点开花,男子组选手何金博在坡面障碍技巧赛获得第5名,创个人世界杯最佳战绩;18岁小将王梓阳在U型场地首次闯入决赛并位列第6,女子坡面障碍技巧项目中,杨硕瑞带伤上阵获得第4名,与奖牌仅一步之遥。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颖川表示:“通过承办高水平赛事,我们的年轻选手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女子U型场地已形成集团优势,这为米兰冬奥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赛事组织获国际雪联高度评价
作为米兰冬奥会资格赛的重要一站,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126名运动员参赛,国际雪联秘书长莎拉·刘易斯特别称赞了场地条件:“云顶的U型槽经过重新塑形,起跳高度和过渡区弧度都达到世界顶级标准,这从选手们的高质量动作中就能看出。”
赛事期间,组委会还创新推出“雪上音乐节”等配套活动,单日吸引超过8000名观众到场,张家口市市长赵文锋透露,未来将把崇礼打造成全年开放的冰雪运动中心,目前已有6个新场馆进入规划阶段。
自由式滑雪商业化进程加速
随着赛事影响力扩大,自由式滑雪的商业价值持续攀升,本次比赛吸引了15家赞助商,直播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谷爱凌等明星选手的装备同款在电商平台销量暴涨300%,多家体育品牌宣布将加大对该项目的投入。
国际奥委会委员张虹分析称:“自由式滑雪正成为冬季运动的突破口,它的观赏性和社交属性完美契合Z世代需求,中国通过成功办赛和培养本土偶像,已在该领域占据先发优势。”
伤病阴影下的隐忧
高难度动作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在男子坡面障碍技巧资格赛中,挪威选手奥拉夫·约翰内森落地失误导致左膝韧带撕裂B体育平台,成为本赛季第7位因伤退赛的顶尖选手,国际雪联医疗委员会随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是否需修改动作难度系数规则。
中国队医组负责人王建军提醒:“运动员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必须加强核心肌群保护和落地训练,我们正在测试新型智能护具,希望能降低30%的损伤概率。”
青少年参与度显著提升
赛场外,自由式滑雪在青少年中的普及成效显著,据中国滑雪协会数据,全国注册的自由式滑雪青少年运动员较去年同期增长47%,北京、上海等地的旱雪训练中心预约已排至明年3月,在本次比赛的志愿者队伍中,有超过60%是在校大学生。
“看到谷爱凌姐姐飞得那么高,我以后也要当世界冠军!”来自石家庄市东风路小学的10岁小观众张子涵兴奋地说道,她的父亲张先生告诉记者,孩子参加滑雪夏令营后,连续两年获得校级冰雪知识竞赛第一名。
科技赋能训练革新
值得关注的是,科技正深刻改变着这项运动的训练方式,中国队首次在本次赛事中启用“三维动作捕捉分析系统”,通过20个高速摄像头实时生成运动员的动作三维模型,帮助教练组精确到0.1度的旋转偏差。
清华大学体育科技实验室主任马约翰教授介绍:“我们开发的AI评分系统与裁判组打分吻合率达92%,未来可能用于辅助判罚,虚拟现实训练舱也能让运动员每天多练20组动作而不受场地限制。”
展望米兰冬奥周期
随着本站比赛结束,各国选手将转战美国铜山站,国际雪联竞赛总监乔纳森·琼斯预测:“中国选手在U型场地已形成‘护城河’,但坡面障碍技巧的竞争会更开放,米兰冬奥可能会看到更多元化的奖牌分布。”
夜幕降临,云顶滑雪公园的造雪机再次轰鸣作响,这片银白赛场上,关于飞翔的梦想仍在继续书写新的篇章。